课程简介

一、课程基本情况

本学期我继续为大三行政管理本科生讲授《公共政策分析》课程,该课程为专业必修课,54学时,3学分,共计27人。该课程讲座团队成员包括:张术松教授、周伟副教授、张志胜副教授、邹琪副教授和许淑芬博士。该课程也是校级示范课程、校精品视频公开课程。

本课程自2001年行政管理系成立以来即开设,自那时起至今已有15年历程。在财政与公共管理学院的公共事业管理本科专业和劳动与社会保障本科专业,以及2007年才开设的土地资源管理本科专业,公共政策分析都是他们的基础课或专业必修课程,也全都由本院教师主讲。20069月设置硕士点的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一直在开设《公共政策分析》,20129月第一届行政管理专业硕士招生后,该课程也是作为专业基础课给予设置。

15年来,共计授课对象本科生为1300多人,硕士生为120多人。

2008年以来,已经连续5年为由蚌埠市委组织部和市委党校联合举办的蚌埠市青年干部MBA&MPA培训班教授《公共政策分析》课程,课堂教学效果得到蚌埠市委领导和学员的高度肯定和赞扬。部分讲课内容也已当堂录制,并有所保存。另外,自2008年以来,也多次在合肥安徽省国家税务培训中心为来自全省各地国税系统的各级别工作人员讲授《公共政策分析》课程,其效果也得到了省国税领导和学员的一致赞扬。同时,2005年以来,还十数次为包括蚌埠市在内的皖北各地市地税或国税系统进行过《公共政策分析》课程的专题培训,讲授效果也得到了领导和学员的高度肯认。部分讲课内容也都已经录制过,并被有关单位保存和使用。

 

二、课程讲授内容

本课程拟突破传统的章节论述,采取讲座和案例讨论的方式,展述公共政策分析的基本原理和内在规律,课程教学内容的总体设想是:第一讲、公共政策分析的基本理论和框架;第二讲、政府、市场与公共政策的关系分析;第三讲、公共政策系统分析;第四讲、公共政策问题的构建分析;第五讲、公共政策方案的制定分析;第六讲、公共政策内容的执行分析;第七讲、公共政策效果的评价分析;第八讲、公共政策分析方法论;第九讲、公共政策分析模型与框架;第十讲、公共政策分析的量化分析和定性分析。

本课程的逻辑设想是:第一讲,说明公共政策的含义,确定公共政策分析的逻辑起点,同时介绍分析和把握公共政策现象的基本方法;第二讲、政府与市场是本课的理论基础,通过政府和市场关系的讲述,分析公共政策现象的社会前提和规定性,进而说明公共政策的本质内容;第三讲和第四讲,是在第二讲基础上发展形成的公共政策的两条逻辑主线:一是在公共政策的系统结构中如何确定公共政策主体和客体的地位,同时确定公共政策环境的界域以及在本界域中所使用的公共政策工具;另一条是在讨论公共政策议程过程中,如何确定公共政策问题的构建分析;第五、六、七讲是从操作层面上对以上两条逻辑主线进行阐述,即包括了公共政策的具体制定、执行和效果的评价分析,还讨论了公共政策的终结问题;第八、九、十讲进一步从公共政策分析方法上对公共政策进行更为工具理性的把握,在量化分析和定性分析的基础上,更加注重具体方法的应用环境的讨论,主张方法的运用一定要跟着问题走,定性和定量应当有机的结合,解释性方法、诠释性方法和批判性方法应互相借鉴。

课程内容一共有十章,每章3-4节不等,共计54学时,具体每课时教学内容梗概和节数如下:

第一章  绪 论(5课时)

第一节  公共政策的本质

一、政策的含义

二、公共政策的含义

三、公共政策的构成要素

第二节  公共政策的基本特征和主要功能

一、公共政策的基本特征

二、公共政策的主要功能

第三节  公共政策分析

一、公共政策分析概念

二、有中国特色的公共政策分析

第二章  政府、市场与公共政策的关系分析(5学时)

第一节  社会问题及其解决途径

一、问题

二、社会问题

三、社会问题解决途径

第二节  市场失灵、政府失灵和志愿失灵

一、    市场失灵及其表现

二、政府失灵及其表现

三、志愿失灵及其表现

第三节  政府角色与公共政策

一、角色和政府角色

二、政策和公共政策

第三章  公共政策系统分析(5学时)

第一节  公共政策主体

第二节 公共政策客体

第三节 公共政策环境

第四节 公共政策工具

第四章  公共政策问题的构建分析(5学时)

第一节  公共政策问题概述

一、问题

二、社会问题

三、公共政策问题

第二节  公共政策问题构建的程序

第三节 公共政策议程的建立

第五章  公共政策方案的制定分析(5学时)

第一节  公共决策体制

一、西方的公共决策体制

二、中国的公共决策体制

第二节  政策方案规划的综合分析

第三节  政策方案规划的基本程序

第四节  公共政策合法化

第六章  公共政策内容的执行分析(6学时)

第一节  政策执行的理论研究

一、政策与政策执行

二、政治执行的中西视野

第二节  公共政策执行的模型

一、模型一

二、模型二

三、模型三

四、模型四

第三节  公共政策执行过程与方式

一、公共政策执行过程

二、公共政策执行方式

第七章  公共政策效果的评价分析(6学时)

第一节  公共政策评价概述

一、价值的标准与评价

二、公共政策评价

第二节  公共政策评价的操作

一、公共政策评价的标准

二、公共政策评价的程序

三、公共政策评价的影响因素

第三节  公共政策的终止

一、公共政策终止的对象

二、导致公共政策终止的主要因素

三、公共政策终止的障碍

第八章  公共政策分析方法论(6学时)

第一节  现代科学方法论与模型方法

一、科学方法的三个层次

二、公共政策分析中的模型方法与数学模型

三、公共政策分析对模型的具体要求

第二节  事实、价值、规范与可行性分析

一、事实分析

二、价值分析

三、规范分析

四、可行性分析

第三节  利益分析的内容及其实现途径

一、利益分析视角下的公共政策研究

二、利益分析与制度分析的关系

三、利益分析与事实分析的关系

四、公共政策的利益分析框架

第四节  系统方法与系统分析

一、    系统方法

二、系统分析

第九章 公共政策过程中的分析方法(6学时)

第一节  构建公共政策问题的方法

一、    观察法

二、边界和类比分析

三、多角度分析

第二节 政策备选方案的优化技术

一、    选择方案的一般方法

二、选择方案的具体方法

三、决策树法

第三节 预测及预测方法

一、    关于预测理论的一般性讨论

二、直观判断预测分析

三、因果预测分析

第四节 政策效果评价方法

一、    成本效益分析

二、统计抽样分析

三、模糊综合评价

第十章 公共政策分析模型与框架(5学时)

第一节  公共政策的政治分析模型

一、    制度分析模型

二、精英分析模型

三、集团分析模型

第二节  公共政策的理性分析模型

一、    完全理性决策模型

二、有限理性决策模型

三、渐进决策模型

第三节  公共政策的分析框架

一、    支持联盟框架

二、间断性均衡框架

三、政策创新和传播框架


三、课程情况

3-1 课程概况

课程名称

公共政策分析

讲授节数

54

预  计

总 学 时

54学时

预计总时长

2430分钟

序号

专题标题

时长

主讲教师

关键词

1

公共政策分析的基本理论和框架

225分钟

 

公共政策 基本原理

2

政府、市场与公共政策的关系分析

225分钟

张术松

政府 市场 公共政策

3

公共政策系统分析

270分钟

 

公共政策 系统分析

4

公共政策问题的构建分析

270分钟

 

公共政策 问题构建

5

公共政策方案的制定分析

225分钟

 

公共政策 制定分析

6

公共政策内容的执行分析

270分钟

 

公共政策 执行分析

7

公共政策效果的评价分析

225分钟

张志胜

公共政策 效果评价

8

公共政策分析方法论

270分钟

 

公共政策 分析方法

9

公共政策分析模型与框架

225分钟

汪国华

公共政策 分析模型

10

公共政策分析的量化分析和定性分析

225分钟

赵守飞

公共政策 定量 定性

11

 

 

 

 

12

 

 

 

 








3-2 课程描述

3-1 课程建设基础(目前本课程的开设情况,开设时间、年限、授课对象、授课人数,以及相关视频情况和面向社会的开放情况)

本课程自2001年行政管理系成立以来即开设,自那时起至今已有12年历程。在财政与公共管理学院的公共事业管理本科专业和劳动与社会保障本科专业,以及2007年才开设的土地资源管理本科专业,公共政策分析都是他们的基础课或专业必修课程,也全都由本院教师主讲。20069月设置硕士点的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一直在开设《公共政策分析》,20129月第一届行政管理专业硕士招生后,该课程也是作为专业基础课给予设置。

12年来,共计授课对象本科生为1100多人,硕士生为80多人。

2008年以来,已经连续5年为由蚌埠市委组织部和市委党校联合举办的蚌埠市青年干部MBA&MPA培训班教授《公共政策分析》课程,课堂教学效果得到蚌埠市委领导和学员的高度肯定和赞扬。部分讲课内容也已当堂录制,并有所保存。另外,自2008年以来,也多次在合肥安徽省国家税务培训中心为来自全省各地国税系统的各级别工作人员讲授《公共政策分析》课程,其效果也得到了省国税领导和学员的一致赞扬。同时,2005年以来,还十数次为包括蚌埠市在内的皖北各地市地税或国税系统进行过《公共政策分析》课程的专题培训,讲授效果也得到了领导和学员的高度肯认。部分讲课内容也都已经录制过,并被有关单位保存和使用。

 

3-2课程内容安排(课程完整教学内容简介、章节课时安排、每课时教学内容概述等)

本课程拟突破传统的章节论述,采取讲座和案例讨论的方式,展述公共政策分析的基本原理和内在规律,课程教学内容的总体设想是:第一讲、公共政策分析的基本理论和框架;第二讲、政府、市场与公共政策的关系分析;第三讲、公共政策系统分析;第四讲、公共政策问题的构建分析;第五讲、公共政策方案的制定分析;第六讲、公共政策内容的执行分析;第七讲、公共政策效果的评价分析;第八讲、公共政策分析方法论;第九讲、公共政策分析模型与框架;第十讲、公共政策分析的量化分析和定性分析。

本课程的逻辑设想是:第一讲,说明公共政策的含义,确定公共政策分析的逻辑起点,同时介绍分析和把握公共政策现象的基本方法;第二讲、政府与市场是本课的理论基础,通过政府和市场关系的讲述,分析公共政策现象的社会前提和规定性,进而说明公共政策的本质内容;第三讲和第四讲,是在第二讲基础上发展形成的公共政策的两条逻辑主线:一是在公共政策的系统结构中如何确定公共政策主体和客体的地位,同时确定公共政策环境的界域以及在本界域中所使用的公共政策工具;另一条是在讨论公共政策议程过程中,如何确定公共政策问题的构建分析;第五、六、七讲是从操作层面上对以上两条逻辑主线进行阐述,即包括了公共政策的具体制定、执行和效果的评价分析,还讨论了公共政策的终结问题;第八、九、十讲进一步从公共政策分析方法上对公共政策进行更为工具理性的把握,在量化分析和定性分析的基础上,更加注重具体方法的应用环境的讨论,主张方法的运用一定要跟着问题走,定性和定量应当有机的结合,解释性方法、诠释性方法和批判性方法应互相借鉴。

课程内容一共有十章,每章3-4节不等,共计54学时,具体每课时教学内容梗概和节数如下:

第一章  绪 论(5课时)

第一节  公共政策的本质

一、政策的含义

二、公共政策的含义

三、公共政策的构成要素

第二节  公共政策的基本特征和主要功能

一、公共政策的基本特征

二、公共政策的主要功能

第三节  公共政策分析

一、公共政策分析概念

二、有中国特色的公共政策分析

第二章  政府、市场与公共政策的关系分析(5学时)

第一节  社会问题及其解决途径

一、问题

二、社会问题

三、社会问题解决途径

第二节  市场失灵、政府失灵和志愿失灵

一、市场失灵及其表现

二、政府失灵及其表现

三、志愿失灵及其表现

第三节  政府角色与公共政策

一、角色和政府角色

二、政策和公共政策

第三章  公共政策系统分析(5学时)

第一节  公共政策主体

第二节 公共政策客体

第三节 公共政策环境

第四节 公共政策工具

第四章  公共政策问题的构建分析(5学时)

第一节  公共政策问题概述

一、问题

二、社会问题

三、公共政策问题

第二节  公共政策问题构建的程序

第三节 公共政策议程的建立

第五章  公共政策方案的制定分析(5学时)

第一节  公共决策体制

一、西方的公共决策体制

二、中国的公共决策体制

第二节  政策方案规划的综合分析

第三节  政策方案规划的基本程序

第四节  公共政策合法化

第六章  公共政策内容的执行分析(6学时)

第一节  政策执行的理论研究

一、政策与政策执行

二、政治执行的中西视野

第二节  公共政策执行的模型

一、模型一

二、模型二

三、模型三

四、模型四

第三节  公共政策执行过程与方式

一、公共政策执行过程

二、公共政策执行方式

第七章  公共政策效果的评价分析(6学时)

第一节  公共政策评价概述

一、价值的标准与评价

二、公共政策评价

第二节  公共政策评价的操作

一、公共政策评价的标准

二、公共政策评价的程序

三、公共政策评价的影响因素

第三节  公共政策的终止

一、公共政策终止的对象

二、导致公共政策终止的主要因素

三、公共政策终止的障碍

第八章  公共政策分析方法论(6学时)

第一节  现代科学方法论与模型方法

一、科学方法的三个层次

二、公共政策分析中的模型方法与数学模型

三、公共政策分析对模型的具体要求

第二节  事实、价值、规范与可行性分析

一、事实分析

二、价值分析

三、规范分析

四、可行性分析

第三节  利益分析的内容及其实现途径

一、利益分析视角下的公共政策研究

二、利益分析与制度分析的关系

三、利益分析与事实分析的关系

四、公共政策的利益分析框架

第四节  系统方法与系统分析

一、系统方法

二、系统分析

第九章 公共政策过程中的分析方法(6学时)

第一节  构建公共政策问题的方法

一、观察法

二、边界和类比分析

三、多角度分析

第二节 政策备选方案的优化技术

一、选择方案的一般方法

二、选择方案的具体方法

三、决策树法

第三节 预测及预测方法

一、关于预测理论的一般性讨论

二、直观判断预测分析

三、因果预测分析

第四节 政策效果评价方法

一、成本效益分析

二、统计抽样分析

三、模糊综合评价

第十章 公共政策分析模型与框架(5学时)

第一节    公共政策的政治分析模型

一、制度分析模型

二、精英分析模型

三、集团分析模型

第二节  公共政策的理性分析模型

一、完全理性决策模型

二、有限理性决策模型

三、渐进决策模型

第三节  公共政策的分析框架

一、支持联盟框架

二、间断性均衡框架

三、政策创新和传播框架

 

3-3课程预期受众的定位与目标

一、课程预期受众的定位

课程预期受众的定位:一是安徽财经大学财政与公共管理学院所有专业的本科生,以及其他学院相关专业的本科生;二是省内外各级党校系统干部培训班学员,以及省内外各级国税和地税系统干部培训班学员。

二、课程预期的目标

课程的目标实现基于授课时所采取的教学内容的组织方式,在组织方式上我们将采用“一个促进,两个结合”的方式,即:

讲授与讨论相互促进。公共政策分析是一门非常强调实际运用的课程,要通过对前面第一部分课程逻辑体系的讲授,让学生把握公共政策分析的基本脉络和逻辑体系;更为重要的是在讲课过程中,案例的讨论是上课的重点,要让学生学会如何运用已学的知识对现实的问题进行独到的分析,学会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查新与综述相结合。公共政策学是一门交叉性很强的学科,内容所涉非常多面,通过培养学生的综述能力,使其对公共政策学的整个学科体系有个清晰的把握;另外公共政策学又是一个发展学科,通过安排学生自己查新,是他们能了解公共政策学的最新发展状况;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公共政策分析是政治学与行政学专业的理论基础课,但同时又是一门与实践结合非常紧密的课程。所以我们不仅要培养学生打好厚重的理论功底,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用公共政策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去分析社会公共政策现象,培养学生未来参与我国社会主义公共事务建设的能力。

基于如上教学组织方式,我们将期望达到如下课程教学目标:培养学生系统的公共政策逻辑思维,增强学生对我国社会主义公共政策制定、执行和评估的信心。